讲座回顾|熊辉教授:Common Issues in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发布时间:2020-09-02浏览量:95

2020年8月22日上午,太阳集团tyc9728再一次邀请熊辉教授作精彩报告。报告聚焦“Common Issues in Writing Research Papers”。熊教授以其扎实的科研基础,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从审稿人、导师和员工等多个角度为我们分享如何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指导大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精进。本次讲座由太阳集团tyc9728副经理金澈清教授主持,在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举行,并通过Bilibili平台进行线上同步直播。

1599048447007039513.jpg

1599048455214017949.jpg

熊辉教授首先告诉我们如何审视一篇论文的质量。熊教授给出了两种级别的“美”:Look Beautiful即整体看起来,论文中该有的元素都有,理论方法上拥有创新点,实验与证明部分充分完善等。在投稿时满足这一等级是先决条件,也是基本要求。更高等级的“美”是:Truly Beautiful,即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generality,depth,sustainability

1599048584087061751.jpg

随后,熊辉教授整理了现阶段我们在论文写作和投稿方面经常遇到的9种问题,并分别给出具体原因和详细的解决方法。在选择研究方向前,我们需要去调研该领域是否过度热门、是否能够落地应用到工业界、是否能够在自己现有的资源平台上完成理论和实验验证。熊教授强调,热门的研究内容很难与别人做的不同。在自己的数据资源、计算资源等不充分的条件下,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与大厂竞争。熊辉教授着重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并对如何选择一个研究问题提出建议。他认为一个研究问题如同一个战场,真正的做研究不是要逃避战场,而是开辟战场。然而,开辟新的战场更需要很强的个人能力,需要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此,熊教授给出三个建议:选题要有更高的远见(vision),做研究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persistence),要明确研究的市场壁垒(research barrier)。

熊辉教授指出,在撰写论文时要凸显该工作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在现如今深度学习热门的环境下,不能只是单纯的模型组合和调参,而应该关注在领域任务上的痛点问题。你的研究要么解决了实际问题,要么使用了最新的技术。另外,我们有可能由于写作水平有限导致贡献点表述不明确,或者给出的贡献点过多、逻辑前后不清晰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

熊辉教授认为,一篇好的论文更应该让读者很快了解该工作的研究任务及其挑战。我们可以在论文中通过适当的例子来强调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我们通常在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做,却忽略了对具体困难或细节的描述。另外,文章好不好,关键是摘要(Abstract)和引言(Introduction)。熊教授展示了几篇他所带的员工的论文摘要,并进行了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他认为,摘要部分一定要能让读者知道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可以适当地给出领域背景,要做到简洁明了、文字清晰。他将写论文比喻为写故事,如何吸引审稿人和读者,关键看怎么去构思。

在提到科研论证方面,熊辉教授给出了学术上的四种类型,依次分为:纯粹的理论验证(pure theoretical validation),结合部分理论证明+实验证明(hybrid validation),完全的实验证明(pure empirical validation)以及案例分析(case study)。熊教授认为,一个方案从提出到解决要形成闭环。对于我们数据专业的论文,通常做到第三点即可,越往前所需要积累的知识就越多。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更关注积累性资源,适当关注消耗性资源。

接着,熊辉教授认为在介绍相关工作时,要指出我们的创新点、与其他人工作的不同之处。但不能形成流水账,而是能够突出重点,突出自己的工作与现有工作的区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凸显自己而全盘否定其他人的工作。

1599048728767023577.jpg

细节决定成败!熊辉教授列出了几种大家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忽略的细节。例如,方法的形式化定义要明确,但是对于通识的知识则没有必要大谈定义;方法描述应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但也不能全靠概念堆砌;要注意论文的引用,不能漏引、错引;要选择恰当正确的评价方案和方法;选择合适的验证数据;不能全靠公式堆砌文章,尽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抽象的内容等等。

熊辉教授最后强调,在论文写作时尽可能避免使用长难句,要言简意赅,逻辑清晰;避免出现句法或语法错误;适当的时候需要给出例子,对自己的方法加以说明。在文章措辞、图表绘制等方面要具备工匠精神,要让审稿人和读者知道你在论文的细节之处花费了心血。

1599048781629065545.jpg

在报告结束后,熊辉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交流,涉及到论文写作、科研方法等诸多方面。关于“如何选题”,熊教授认为需要先做好调研,不能过度追求热点,要体现出工作的价值。就“如何避免研究成果雷同”这一问题,熊教授认为,我们要在选题时就有所考虑。如果的确出现了与最近投稿的论文成果类似,我们可以去寻找不同之处,突出自己的创新点。关于“如何正确地培育人才”,熊辉教授给出了他自己的育人理念,要经常与员工进行学术和生活方面的交流,发现员工的长处和短处;在科研初期可以适当提供研究的方案指导,根据员工完成的情况调整科研的任务难度。

熊辉教授强调,组内交流十分重要。师生应多交流探讨问题等方面,在充分讨论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方案。这需要一个团队具备良好的生态。熊教授也提到,高质量的论文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理论和验证,更多在于论文写作水平本身,因此需要多加关注、锻炼、提高。

1599048862491007990.jpg

经过熊辉教授详尽而生动的报告,在场师生深受启发,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对接下来的第三场讲座,大家翘首以盼。

撰稿 | 王嘉宁

摄影 | 刘文欣

排版 | 孙家博